《语言战略研究》2019年第5期目录及提要
2019年 第5期
目 录
卷首语
实地调查是方言研究生命之源泉 / 钱曾怡
语言跨界谈
翻译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在抵抗与考验中拓展新的可能——关于翻译与语言的问题 / 许 钧
浅说老舍的翻译传播策略 / 毕冰宾
翻译,说到底是语言的艺术 / 黄源深
专题研究
老龄社会与老年语言学
老龄社会与老年语言学(代主持人语)/ 顾曰国
老年语言学发端 / 顾曰国
阿尔茨海默病言语障碍表现及相关神经心理学量表编制问题 / 黄立鹤,王 晶,李云霞
帕金森患者动作语义加工选择性缺陷研究 / 姜 孟,田真玲
基于叙事医学理论的老病死叙事话语探析 / 温颖茜,滴 石
“老龄社会与老年语言学”多人谈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的现状与思考 / 侯柏村,罗 昊,王刚石
台湾老龄化与语言蚀失研究一瞥 / 戴浩一,黄立鹤
壮族老人访谈录 / 壮奶奶
语言生活研究
汉语外来词研究七十年
——兼忆先期借词考源研究 / 史有为
语言学家研究
吕叔湘先生的“未晚斋”与“补课说” / 林有苗
书 评
“自下而上的全球化”新视角
——《语言与全球化:自我民族志方法》述评 / 杭亚静,赵蓉晖
摘 要
老年语言学发端
顾曰国
提 要 老年学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老年疾病、老年护理、老年心理健康和老年社会问题等研究,老年语言现象很少有人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疾速加快,以老年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老年语言学学科建设迫在眉睫。老年语言学研究老年人语言与身脑心衰老相关的负增长现象。老年语言现象可分为两大类4 个子类:(1)无损类,包括语常和语误;(2)有损类,包括语蚀和语障。老年人群中超康健和成功老龄人直至临终保持语言无损;通常老龄人随着增龄语言由无损衰变到有损;智退老龄人因疾病导致语蚀和语障,甚至失语。跟语言状态直接相关的是老年人身脑心健康状态。本文对老年身脑心与4 个子类的关系通过梳理相关研究逐一做了阐释,并引用作者研制的老年多模态语料库的真实语料对部分关键点做了实证演示;此外还讨论了老年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关键词 老年语言学;老年语常;老年语误;老年语蚀;老年语障
阿尔茨海默病言语障碍表现及
相关神经心理学量表编制问题
黄立鹤,王 晶,李云霞
提 要 已有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在语音、句法、语义及语用、语篇组合方面都有损害。言语障碍特征的提取在认知评估及临床诊断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基于各神经心理学量表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筛查量表(MMSE、MoCA-B、DRS)、总体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SIB、CDR)及语言专项量表(BNT、VFT、ABC、WAB)中的语言能力检测条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相关量表更多关注语义和命名(记忆力)维度,较少涉及语音、句法和语用层面;量表测试多为诱导数据,对自然语言缺乏关注,无法在疾病防治的预判一环中发挥言语特征的外显优势。未来开展相关量表研发时,应基于大型队列随访的多模态数据,采集历时自然话语语料,基于言语障碍特征改善AD 的早期研判。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量表研发;言语表现;多模态
帕金森患者动作语义加工
选择性缺陷研究
姜 孟,田真玲
提 要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累及锥体外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以运动症状为主,但在构音、词汇语义、句法、语用、书写等诸方面均表现出障碍。本文着眼于PD 患者动作语义加工选择性缺陷,介绍了国外的相关实证性研究,梳理不同理论取向对PD 患者这一特异性表现的神经功能机制解释,将相关争议概括为运动-认知分离论与运动-认知耦合论之争;同时综述了PD 患者非具身补偿通路假设,展望了本领域今后的研究。
关键词 PD ;动作语义加工缺陷;运动-认知分离论;运动-认知耦合论
基于叙事医学理论的
老病死叙事话语探析
温颖茜,滴 石
提 要 本文根据叙事医学理论对老病死叙事话语进行分析。老人临床诊断患绝症,意味着其走到了生命历程的末端,老、病、死3 个话题被压缩到一个短暂的时间段,无法避免地一起谈论。本文在简要介绍叙事医学理论和汉语死亡词汇知识本体后,将3 种谈论死亡的视角作为理论框架,讨论了:(1)近身亲历谈死亡,即绝症患者本人如何谈死亡;(2)远身亲历谈死亡,即患者亲属和医护人员如何谈死亡;(3)亡后谈死亡,即亲属、医护人员、同事、朋友等如何谈死亡。最后简要提及“白喜事”丧礼和悼词。
关键词 叙事医学;死亡词汇本体;老病死模型;谈死亡
汉语外来词研究七十年
——兼忆先期借词考源研究
史有为
提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汉语外来词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每期又可分上下两阶段。前期以学科初创为特点;后期以学科复元与兴盛为特点。本文特意回忆20 世纪上半叶的汉语外来词研究先期探索,以利于理解70 年研究之路。
关键词 汉语;外来词;借词;70 年;历史
吕叔湘先生的“未晚斋”与“补课说”
林有苗
提 要 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吕叔湘(1904 ~ 1998)一生两度改行,半路出家,却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某种程度上,这源于他秉持并践行“桑榆未晚,只争朝夕”的学术自觉和“乐于补课,善于补课”的科学精神。本文不仅探索吕老“未晚斋”的由来及蕴涵,亦探求其倡导的“补课说”意旨,且发现“未晚斋”与“补课说”二者之间内在贯通或曰一脉相承。
关键词 吕叔湘;“未晚斋”;“补课说”
“自下而上的全球化”新视角
——《语言与全球化:自我民族志方法》述评
杭亚静,赵蓉晖
提 要 该书回应了一直以来语言研究的二分法倾向,以自我民族志这一强调研究者反思的研究方法,从多元视角阐释了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是如何与语言学、教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上的诸多社会变量进行互动的,以及这些互动给世界上的语言和文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多语多文化背景的15位作者打破了以往全球化研究的欧洲中心模式,以自身经历为叙事主线,探讨了英语传播、身份认同、语言濒危等多个全球化背景下的热点语言问题,呈现出全球化对语言和语言使用者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反应。
关键词 全球化;语言问题;自我民族志
往期推荐
扫码关注我们